AUTOPHAGY | 公司张华团队与厦门大学王海滨/孔双博团队合作揭示胚胎-子宫互作新机制
发布日期:2023-08-2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胚胎和子宫对话的建立是哺乳动物繁育的关键步骤,而子宫内膜腔上皮(Le)是囊胚最先接触的细胞类群。然而,在受孕窗口期间,囊胚对子宫上皮分化的影响远未被充分理解。近日,厦门大学王海滨/孔双博教授团队和公司张华教授团队合作在Autophagy 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presence of blastocyst within the uteri facilitates lumenal epithelium transformation for implantation via upregulating lysosome proteostasis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妊娠第四天小鼠子宫腔上皮细胞深入分析发现,囊胚诱导正常的子宫上皮分化,激活的溶酶体有利于子宫接受态的建立和胚胎的植入。


 

为了完成胚胎植入,子宫需要进入接受态,在此状态下接受囊胚进行植入。在本项研究中,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分离子宫Le,对其转录组数据分析证明了,有胚胎存在的真孕小鼠和没有胚胎的假孕小鼠相比,Le中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已报道与子宫接受态建立有关的基因Areg amphiregulinIhh Indian hedgehog)、Lifr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在真孕小鼠中受胚胎影响表达上调,而Msx1msh homeobox 1)、Pgr孕激素受体)和Gata2GATA结合蛋白2)表达下调。此外,该研究发现囊胚诱导Le中溶酶体数量增加和酸化程度增强,这与子宫Le中溶酶体水解酶活性增强一致。

进一步的探索揭示了囊胚来源的IGF2参与LeSTAT3信号的活化,诱导了溶酶体水解酶的表达;Baf A1处理抑制溶酶体功能导致子宫接受态建立相关基因表达异常、胚胎植入失败。最后,基于子宫Le和分离的溶酶体的蛋白质组学数据,揭示CLDN1 claudin 1MUC1(黏膜1,跨膜蛋白质)这两种已知在胚胎植入时表达下调的蛋白被上皮中溶酶体降解。该研究说明囊胚对于小鼠成功植入前子宫上皮的分化是必需,同时为解密子宫内囊胚与Le之间的互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张华教授和厦门大学王海滨教授/孔双博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王培轲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15548627.2023.2247747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